繼河南雨災之後,近日山西也出現了強降水天氣。全國多地頻發極端事件,對民間志願團體的救災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驗。
孟天明生于1989年,來自遼甯沈陽。在無限極志願者裏,像他這樣的一群人被叫做“新生代”。“新生代”的意思是年輕,有幹勁,但也隱含了經驗少,需要前輩“推一把”的意思。
在7月底8月初,當河南經受洪水和疫情雙重考驗的時候,無限極“新生代”志願者做了一件讓前輩們意外的事情。
不到三天的時間裏,他們精准對接了河南新鄉、河南鶴壁的兩個村,自發籌集了13萬多元社會捐款,采買大量前線告急的物資,並精准送達群衆手中。
河南新鄉、鶴壁的群衆收到遼甯無限極志願者的物資
“災區最缺的不是錢,是物資”
在孟天明的記憶裏,以前都是他給別人捐款,自己從頭到尾經手一遍,這還是頭一次。
7月25日早上6點多,孟天明接到一個電話,是無限極資深志願者陳華打來的,告訴他自己剛轉過去十萬元,要他趕緊組織沈陽當地的志願者,爲河南做點事情。
因爲頭一天晚上拜訪客戶特別晚,孟天明還有點懵,那幾天刷微博,看到河南暴雨上了熱搜,他還琢磨著自己能做什麽,“但沒想到前輩這麽有行動力,能量這麽大。”
這通電話讓孟天明醒了一半,他趕緊找到了平時一起活動的志願者骨幹,“4個人的行動小組就這麽搭建起來了。”
遼甯地區的無限極志願者捐款明細
幾名志願者通過微信群、朋友圈,把爲河南募款的消息發出去,馬上又有兩名資深志願者各捐了1萬元。當天晚上,一共籌到了139160元。“我們趕緊把捐款明細一個一個整理出來,第一時間在微信群公示。”
一開始,孟天明以爲只要把善款打到災區就完成任務了。他們聯系了河南省新鄉市紅十字會,沒想到對方在電話裏頭說,前線不缺錢,最缺抽水電機。
孟天明意識到,災區正是有錢買不到東西的時候。他繼續問,除了抽水機還缺什麽?對方說還缺強光電筒、棉被、拖鞋。孟天明記錄下來,立刻組織大家到沈陽最大的“五愛街批發市場”采購。
志願者在批發市場
以前,孟天明從來沒做過批發這樣的活兒。“店家問我們要這麽多貨幹嘛?我們說是給河南災區的。”孟天明覺得,那幾天裏他遇見了最多的“好人”,店家聽說他們的計劃後,都以優惠的價格批發給他們。
最難買的是棉被,因爲需求量實在太大,連批發市場也沒有那麽多現貨,他們又馬上趕到棉被廠家那兒去。
“工廠知道我們是給災區做的,都加班加點地趕工。想到河南那邊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我們也不自覺地加快了行動,整個人處于非常緊張的狀態。”
志願者來到棉被生産現場
“疫情反撲,沒有車願意過去”
正常情況下,做大貨批發的地方一定能找到物流。可是河南突發的疫情,把一切計劃都打亂了。
幾個志願者帶著年輕人的沖勁想到,“大不了每個人開著自己的車,把東西拉過去,至于會不會被隔離,等人去了再說。”
這一切都被志願者譚勇看在眼裏。同屬沈陽地區的無限極志願者,譚勇加入的時間更早,活動經驗更多。
無限極新生代志願者
當時我沒表態,但是我有個想法,能不能過得去是個問題,前方的志願者都收到撤離的通知,這些都充分考慮了麽?
但是譚勇“忍住”沒說。這些年,在培養“新生代”的過程中,她“學會”了“閉嘴”。“你不能總用你的思維把他們限制住。”這是資深志願者陳華的提點。
這次援豫行動,對“新生代”委以重任,其實背後都來自志願者前輩的“精心”安排,表面上“退居”二線,讓年輕人站出來,在他們不知道怎麽做的時候,適時給他們一些思路。
譚勇一邊引導大家繼續想辦法,她自己一邊抓緊聯系各種資源。幾家大型物流公司都找過了,即便平時經常合作的也不敢保證一定能送到。“我雖然嘴巴上沒說,但是在心裏琢磨了無數的備選方案。”
幾經波折找到的大挂車
終于,譚勇通過另一名志願者,得知有個老同學在大連開物流公司,此時大連到河南新鄉的公路仍然暢通。
司機一聽是給災區的,馬上就表示不收運費,連油錢都不要。志願者沒辦法,硬是給師傅包了個紅包,讓他至少在路上能買點吃的喝的。
事後表明,譚勇的判斷是對的。那麽多物資,哪裏是幾台轎車裝得下的。7月28日大清早,剛生産出來的一千多床棉被,鋪滿了10米長的大挂車。
簡單而隆重的發車儀式
这一天,“無限極新生代志願者”援豫物资正式发车,先从沈阳前往大连,再运往河南新乡。
看著這些後輩,譚勇特別感動。她覺得“新生代”特別有幹勁,思維活躍,能夠將“思利及人”的文化很好地傳承下去。
“好心人太多了”
大連的無限極志願者李秀梅,從朋友圈裏看到了沈陽的照片。她馬上聯系了沈陽團隊,計劃發起第二輪捐款,再發一車物資到災區。
雙方一拍即合。正好物流公司都在大連,大家決定幹脆把第二次的出發點定在這兒,由大連的無限極志願者主導。
參考沈陽團隊的經驗,李秀梅也聯系了河南當地的紅十字會,被告知鶴壁地區受災嚴重。
經過輾轉,李秀梅聯系到了鶴壁的一個村幹部,對方說當前最缺吃的喝的。
志願者采購的食品
李秀梅趕緊到批發點和大超市,訂購了大米、面粉、方便面、礦泉水,“都是災區群衆馬上能吃得上的,光是米和面就買了4噸。”
第二批物資的裝車點就在李秀梅專賣店門前。食物堆得比人還高,在周邊居民區引起了小小的轟動。
一個90後小夥子經過,問他們這是幹嘛?李秀梅說,這些是要運到河南的食物。小夥子二話不說,撸起袖子幫她搬起來,連附近送貨的師傅,在卸貨之後也幫她一起裝車。
第二批物資整裝待發
“尽管每个人做的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,但我觉得人人都贡献一点,就是最好的状态。” 李秀梅说。
車上因爲挂了送物資往災區的橫幅,一路上沒收高速費。車臨到鶴壁的時候,村幹部提前到公路上等著,還領著司機做了核酸檢測,讓他安全回家。這些都讓李秀梅特別感動。
在突發災情面前,民間志願者組織具有更強的靈活性,能夠在短時間內籌集資金,調配人力和物力。
李秀梅說,如果還有下一次機會,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好,比如平時就注意積累社會資源,在緊急的時候知道哪裏找人,哪裏找車,還要調整好團隊的心態,不能太緊張,心急不一定能辦成事。
常有人问,“志愿者是干什么的”或者 “做志愿者有什么好处”?有人说,做志愿者能挣钱,有人说可以挣积分上户口,还有人说可以晋升。
在她看來,這些都不足以說明,爲什麽到處都能看到志願者的身影。
大家在一起的時候,有一種一起戰鬥,互相信任的感覺。她特別欣賞一句話:“所有認真的人都應該聚在一起。”這種感覺是任何回報都換不來的。
本文为無限極中國网站(www.yujingolf.com)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
贊一個
掃一掃
無限極服务号
掃一掃
無限極微刊
掃一掃
無限極中國微博
掃一掃
無限極抖音号
掃一掃
無限極视频号
掃一掃
極友料
掃一掃
紛享荟商城
掃一掃
無限極APP下载
全部評論(0)